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正文

如何避免单点失效(上)(如何避免单相触电)

nanshan 2024-10-14 11:23 11 浏览 0 评论

作者:张永利

1.前言

当今互联网发展的非常快,每当重大“节日”时,一些网站宕机几乎成为一种规律,例如双十一,过年抢火车票等等。
当存储海量二三维数据的GIS Web应用发生宕机时,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2.单点失效

先解释下什么是单点失效。
举个简单例子就是:网站就一台服务器,当这台服务器挂了,网站就没办法访问了。
而避免单点失效的设计原则,简单说就是整个系统的工作流不会因为一个单点的失败而停止整个工作。

通俗讲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避免单点失效,如何打造一个高可用(不易宕机),高性能(支持大规模并发),可以伸缩(压力大时增加服务分摊压力,压力小时关闭部分服务,节约资源)的GIS Web应用呢。
下面我就SuperMap GIS Web应用避免单点失效问题,从演化发展历程角度,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3.多机器集群时代(高并发)
先说多机器集群时代。
早些年,在iServer6R中发现集群功能时,当时觉得这个功能很厉害,可以把大量请求,通过集群父节点,转到不同集群子节点服务器上,由各子节点服务器协同处理,从而大大提高GIS Web应用的并发量和访问效率。(如下图)


处理流程:客户端发请求给iServer父节点,iServer父节点内部进行转发,交给其他机器iServer子节点来处理,对外只表现为一个URL。

通俗讲就是:当任务来的时候,父亲把任务交给儿子来处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其中一个子节点出问题怎么办?
放心,集群服务的冗余设计原理与 GIS 应用的冗余设计相同,可以避免集群服务引起的单点失效。例如上图,集群系统配备了3个集群服务同时对外提供 GIS 服务,当其中一个集群服务子节点1故障失效时,客户端将对集群服务进行错误识别,并将 GIS 访问请求直接转由集群服务子节点2,3来处理。

通俗讲就是:哪个子节点出问题了,就不会派发任务给他。(有点像不听话就不给你糖吃,哈哈)

一台服务器就跑一个iServer是不是有点“奢侈”啊,能不能跑多个iServer呢?
答案肯定是可以的,只是单机集群配置略微有点复杂,站在运维人员角度来看,有点烦,毕竟当我要进行系统维护时,我还给把服务一个个停止,很麻烦。
那么有没有一键化操作呢?
有,下面我们将进入单机多进程时代。
#4. 单机器多进程时代(高可用,高并发,可伸缩)
上面提到,单机集群维护略微复杂,如果是数据库数据还好,但是如果是文件型的数据,还要拷贝多份进行发布。
iServer 8C增加了一个新功能,支持单机多进程。这个功能可以充分利用机器资源,提升iServer性能及并发响应的能力,相比原来的单机集群,操作量是大大的减少,能做到一键化启动,一键化关闭。
例如,只有一台GIS服务器,如下图:


请允许我先解释几个名词:
Master 是 iServer 的主进程,负责启动、协调、管理当前系统中的所有节点即 Worker。

可以理解为领导

Worker 是由 Master 启动和管理的多个 iServer 进程,一个 Worker 对应一个端口的 iServer 进程,可以支持服务发布、GIS 请求处理,以及参与分布式切图。

可以理解为员工

Daemon 是 iServer 的监控进程,负责监控、启动 Master 节点,避免 Master 节点失效。

可以理解为助理

处理流程:客户端发请求给iServer,iServer内部转发,交给下面的iServer Worker来处理,对外还是只是暴露一个URL服务地址。

通俗讲就是:当任务来的时候,领导分配给下面的员工来处理

如果咱们在结合iServer810多实例新特性,既发布数据时,选择多实例选项。


则会将该数据发布到各个Worker中,通过查看服务器负载情况,让GIS Web应用实现可伸缩。既:当访问量大时,增加Worker进程数,当访问量小时,减少Worker进程数
当然,Worker配置也十分简单,直接在iServer管理界面,勾选启动多进程模式,填写需要启动的Worker数量,保存即可。
如下图:

如果在配合前面提到的多机集群,更能大大提高并发访问量(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在原来的iServer子节点服务器上,开启iServer子节点的多进程服务。
高并发,可伸缩解决了,那么如何保证GIS Web应用高可用呢?
其实很简单,搭建负载均衡器就能解决,如下图:


例如,利用Nginx搭建一个负载均衡器,就算下面的某台服务器宕机,或者某个节点损坏,GIS Web应用也不会失效,还能继续运行,是不是很棒!!!
除了负载均衡器,还有没有其他方案可以保证服务的高可用呢?
让我们进入iClient加速时代吧。
(请看下篇如何避免单点失效(下)http://blog.csdn.net/supermapsupport/article/details/53005467)

相关推荐

实战派 | Java项目中玩转Redis6.0客户端缓存

铺垫首先介绍一下今天要使用到的工具Lettuce,它是一个可伸缩线程安全的redis客户端。多个线程可以共享同一个RedisConnection,利用nio框架Netty来高效地管理多个连接。放眼望向...

轻松掌握redis缓存穿透、击穿、雪崩问题解决方案(20230529版)

1、缓存穿透所谓缓存穿透就是非法传输了一个在数据库中不存在的条件,导致查询redis和数据库中都没有,并且有大量的请求进来,就会导致对数据库产生压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如下:1、使用空缓存解决对查询到...

Redis与本地缓存联手:多级缓存架构的奥秘

多级缓存(如Redis+本地缓存)是一种在系统架构中广泛应用的提高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的技术手段,它综合利用了不同类型缓存的优势,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基本概念本地缓存:指的是在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内...

腾讯云国际站:腾讯云服务器如何配置Redis缓存?

本文由【云老大】TG@yunlaoda360撰写一、安装Redis使用包管理器安装(推荐)在CentOS系统中,可以通过yum包管理器安装Redis:sudoyumupdate-...

Spring Boot3 整合 Redis 实现数据缓存,你做对了吗?

你是否在开发互联网大厂后端项目时,遇到过系统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当高并发请求涌入,数据库压力剧增,响应时间拉长,用户体验直线下降。相信不少后端开发同行都被这个问题困扰过。其实,通过在SpringBo...

【Redis】Redis应用问题-缓存穿透缓存击穿、缓存雪崩及解决方案

在我们使用redis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请求直接打到数据库上,导致数据库挂掉。下面我们来说说这些问题及解决方案。1、缓存穿透1.1场景一个请求进来后,先去redis进行查找,redis存在,则...

Spring boot 整合Redis缓存你了解多少

在前一篇里面讲到了Redis缓存击穿、缓存穿透、缓存雪崩这三者区别,接下来我们讲解Springboot整合Redis中的一些知识点:之前遇到过,有的了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后端Java开发,并且...

揭秘!Redis 缓存与数据库一致性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Redis作为一款高性能的缓存数据库,被广泛应用于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然而,缓存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一直是开发者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Redis缓存...

高并发下Spring Cache缓存穿透?我用Caffeine+Redis破局

一、什么是缓存穿透?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数据,导致请求直接穿透缓存层到达数据库,可能压垮数据库的现象。在高并发场景下,这尤其危险。典型场景:恶意攻击:故意查询不存在的ID(如负数或超大数值...

Redis缓存三剑客:穿透、雪崩、击穿—手把手教你解决

缓存穿透菜小弟:我先问问什么是缓存穿透?我听说是缓存查不到,直接去查数据库了。表哥:没错。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一个缓存中不存在且数据库中也不存在的数据,导致每次请求都直接访问数据库的行为。这种行为会让缓存...

Redis中缓存穿透问题与解决方法

缓存穿透问题概述在Redis作为缓存使用时,缓存穿透是常见问题。正常查询流程是先从Redis缓存获取数据,若有则直接使用;若没有则去数据库查询,查到后存入缓存。但当请求的数据在缓存和数据库中都...

Redis客户端缓存的几种实现方式

前言:Redis作为当今最流行的内存数据库和缓存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应用场景。然而,即使Redis本身性能卓越,在高并发场景下,应用于Redis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信仍可能成为性能瓶颈。所以客户端缓存...

Nginx合集-常用功能指导

1)启动、重启以及停止nginx进入sbin目录之后,输入以下命令#启动nginx./nginx#指定配置文件启动nginx./nginx-c/usr/local/nginx/conf/n...

腾讯云国际站:腾讯云怎么提升服务器速度?

本文由【云老大】TG@yunlaoda360撰写升级服务器规格选择更高性能的CPU、内存和带宽,以提供更好的处理能力和网络性能。优化网络配置调整网络接口卡(NIC)驱动,优化TCP/IP参数...

雷霆一击服务器管理员教程

本文转载莱卡云游戏服务器雷霆一击管理员教程(搜索莱卡云面版可搜到)首先你需要给服务器设置管理员密码,默认是空的管理员密码在启动页面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你需要重启服务器才可生效加入游戏后,点击键盘左上角E...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