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课堂(111):讲了这么多年的CPU频率,到底是什么?
nanshan 2024-10-19 06:36 29 浏览 0 评论
在日常装机中,大家挑选CPU处理器的时候,无非是先看看这块CPU有多少个物理核心,是否支持超线程技术,以intel为例就决定了你选择i7、i5还是i3系列;再细分一些就需要考虑CPU的频率高低问题,这个就直接决定选购的具体型号。那么我们平常总会说这款intel Core i3-8350k默频是4GHz,这个AMD锐龙3 1300X默频为3.5GHz,那么这个CPU频率真的就是CPU的运行速度了吗?它是由什么来决定呢?
Intel、AMD在发布新CPU的时候总会公布其的基础频率,其实这个频率多少多少GHz,其实指的是CPU内部的数字时钟信号频率,又称为时钟频率,因此它并不能代表CPU的真实性能水平,4GHz的CPU不一定就比3GHz的强,至少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时钟频率的高低确实关系到一个CPU的运算速度,频率越高意味着运算的速度越快?那么4GHz频率是有多快呢?
频率的概念
在CPU这个复杂的数字系统中,为了确保内部所有硬件单元能够协同快速工作,CPU架构工程师们往往会设计一套时钟信号与系统同步进行操作。时钟信号是由一系列的脉冲信号构成,并且总是按一定电压幅度、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方波信号,它周期性地在0与1之间往复变化。如下图所示。
在第一脉冲和第二个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之为周期,它的单位是秒(s)。但单位时间1s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之为频率,频率的最基本计量单位就是赫兹Hz。
时钟频率(f)与周期(T)两者互为倒数:f=1/T
这个公式表明的就是频率表示时钟在1秒钟内重复的次数,而目前的CPU普遍已经处于GHz级,也就是说每秒钟产生10亿个脉冲信号。
CPU处理器主频
以Intel Core i3-8350k为例,它的默频是4GHz,意味着它内部时钟频率为4GHz,一秒钟可以产生40亿个脉冲信号,换句话说每一个脉冲信号仅仅用时0.25ns(时钟周期)。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时钟,可以想象到CPU内部结构是多么精妙,可以处理如此之短的信号,整套系统协同有序地运行,所以才会说CPU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科技水平进步。
时钟周期作为CPU操作的最小时间单位,内部的所有操作都是以这个时钟周期作为基准。一般来说CPU都是以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作为执行指令的基准,频率越高,CPU执行的指令数越多,工作速度越快。
那么CPU频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其实这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决定这个频率是一个系统学的东西,影响到频率高度的因素非常之多,诸如CPU的架构、流水线设计、内部寄存器设计、支持的指令甚至是功耗、温度这些物理因素,所以说CPU出厂频率就是综合多种考虑,以木桶效应下的最小值作为CPU的最高频率。
那我们现在的CPU主频为什么会变呢?
而拥有Turbo Boost技术的CPU每一个核心都有自己的PLL(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电路,这样每个核心的电压和频率都可以独立控制,为此Intel专门在CPU内部设计了PCU(Power Control Unit,功耗控制)单元,PCU会以1ms(每秒1000次)的速度实时监测这四个核心的温度、电流及功耗等参数,因此又有Turbo Boost频率可以根据负载需要调整CPU的频率。同时由于参与到运算的核心数越多,控制起来就更为复杂,所以一般核心数目越多,能达到最高频率越低。
外频
CPU在诞生后不久,各大CPU巨头为了追求高性能,开启了频率大战(有没有效果这个我们先不提),但是这样一来,CPU虽然跑得更换了(主频更高),但是外部的主板芯片组、内存、外部接口(PCIe、Sata)可还是处于旧有标准,而且这些设备的运行频率早就固定下来了,并且远低于CPU工作频率。这样一来CPU就无法很好与之交流,Intel就机智地提出了倍频的概念(下面讲述),并且提出了影响至今的一个CPU主频计算公式:主频=外频 X 倍频,外频的提出可以让主板外部的设备工作在较低的频率下,并且还能正确地CPU进行交流。
但总是有很多网友将前端总线频率和外频混为一谈,其实他们不太一样。在以前有北桥的时代,前端总线是CPU总线接口单元和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交换通道,曾经在AMD雷鸟系列、Intel奔腾 4处理器以前,前端总线与外频是一致的,但后来有了四倍数据传输率技术或者是八倍数据传输率技术,前端总线频率就极大地提高了。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处理器的频率是2GHz,外频为100MHz,使用四倍数据传输率技术时,前端总线频率就变成400MHz;如果是八倍,那么就是800MHz。前端总线频率越大, 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 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
目前处理器的默认外频基本上都是100MHz
倍频
目前的CPU设计的外频都相当低,只有100MHz,CPU要获得更快运算速度,我们就需要获得一个超高速的频率来支撑更快运算速度。而CPU通常就是在内部设计有一个锁相环频率发生器,对于输入的时钟信号进行分频处理,按照一定比例提高输入的外频频率,从而得到CPU的实际工作频率,这个比例就称之为倍频系数(简称倍频)。
利用倍频技术, 较为完美地解决了CPU和内存等数据中转站的异步运行问题。为CPU后来向更高频率方向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超频
超频作为经久不衰的话题,一直都是PC DIY界中的常青树,一般是指强迫设备运行在高于其默认频率的主频以获得更高的性能,诸如CPU、显卡、内存等都可以超频, 其中以CPU为最为流行,可以在最大程度压榨CPU的性能,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而Intel、AMD一直将CPU可超频作为一大卖点宣传,那么我们超频超的是哪个频率?
根据CPU主频计算公式:主频=外频 X 倍频,我们无非就是超外频、倍频。
其实在不同时代,超得的是不同的频。在Pentium MMX时,Intel为了让CPU稳定工作,在主板BIOS中锁定了倍频, 不能随意更改倍频,那时候的我们只能从提高外频着手,一些旧式主板可通过设置主板上的跳线来变更计算机系统的外频(还记得跳线怎么插吗?),而在后期的主板BIOS中一般都会有SoftMenu技术,我们只需要在BIOS界面中动动手指头,调整外频频率就可以顺利提高CPU的主频。
而现在大家为了创造更高的主频,一般都是选择超倍频,因为超倍频提升幅度远比外频要高,而且来得容易。同样只需要在主板BIOS上调整倍频即可,目前很多主板都自带一键超频功能,主板厂商都BIOS中帮你调整好超频参数,只需要一键点击皆可以超倍频。
在相同的外频下, 倍频越高 CPU的主频也越高。但实际上,CPU倍频太高了,但是CPU与系统其他设备传输速度还是一样,之间的数据交换有限,造成了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 从系统中得到的数 据的极限速度不能满足 CPU运算的速度。因此有时候为了满足外部传输需求,我们要适当超外频。
需要注意的是,超频会导致CPU发热量远大于正常工作温度,甚至是降低 CPU性能、寿命(缩缸)或造成系统的不稳定(蓝屏)。 降低 CPU 寿命是因为超频产生的高温会导致“电子迁移”现象, 而“电子迁移”现象会损坏CPU内部精密设计的晶体管,所以一定要必须做好CPU的散热工作,液氮超频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但有时候CPU体质不佳(内部晶体管在制造的时候存在某些缺陷、瑕疵),导致超频困难,需要对CPU核心施加更高的工作电压,以我们拿到的地雷级intel Core i3-8350K为例,为了上5GHz频率,电压已经加到1.5V(默认1.34V),而之前的Core i7-7700K分分钟上5GHz。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CPU频率基本还停留在4GH平台呢?
CPU处理器中有一条金科玉律,那就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它阐述了晶体管数目与性能提升的关系,之于它究竟是还活着,还是像死了般活着还很难说。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另一条不太出名的定律——登纳德缩放比例(Dennard Scaling)。
1974年内存之父罗伯特登纳德在其论文中表示,晶体管面积的缩小使得其所消耗的电压以及电流会以差不多相同的比例缩小,这个就是登纳德缩放比例定律。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这个和CPU频率提升有半毛钱关系吗?
确实密切相关。我们先了解晶体管功耗是如何计算的,静态功耗的就是常规的电压乘以电流,W=V x I。而晶体管在做 1和 0的相互转换时会根据转换频率的高低产生动态功耗,W=V2x F。显然,频率越高,功耗就越大,但我们在此后的30年都没有放弃做频率更高的CPU呢?
答案是以为我们的半导体工艺一直在进步,目前甚至已经做到了10nm,7nm量产在即。根据登纳德缩放比例,工艺的提升,可以让晶体管们做的更小,导通电压更低,显然就弥补了频率提升带来功耗增加问题。但是我们的工艺并不是无休止境地提升,很快就会进入了一个长期的技术平台期,7nm以后路将会十分艰辛。
而且晶体管尺寸缩小以后,静态功耗不减反增,带来了很大的热能转换,加之晶体管之间的积热十分严重,让CPU散热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散热做不好,CPU寿命大大下降,而且目前普遍存在的动态频率技术,过热会让CPU处于最低工作频率,高频只是个装饰、是个笑话。单纯提高CPU时钟频率因为随之而来的散热问题而变得不再现实,毕竟我们不会无时无刻地使用液氮为CPU降温,所以Intel、AMD都很识趣地停止了高频芯片的研发,转而向低频多核的架构开始研究。
极限超频一般都是需要液氮、液氦来辅助散热
也因此我们目前才会看到多核CPU的大爆发,这是提升性能更好的方法。看完这篇干货,还想看其他同样这么干的超能课堂吗,找小超哥(微信:9501417)拿我们的百篇超能课堂吧~同时看完这篇文章对CPU超频还有其他感兴趣的问题不妨找我们小超哥提出,大家一起来探讨啊~
相关推荐
- 超详细!Linux文件和目录的10项属性
-
公众号:老油条IT记文件和目录10项属性目录1:索引节点:inode2:文件类型3:链接数4:用户5:组6:文件大小7.8.9:时间戳10:文件名1.Linux文件#概述#1.linux里一切皆为文件...
- 如何恢复 Linux 系统下被删除的文件 ?
-
丢失数据是任何用户都可能经历的最令人不安和痛苦的经历之一。一旦珍贵数据被删除或丢失,就再也找不不回来通常会引发焦虑,让用户感到无助。值得庆幸的是,有几个工具可以用来恢复Linux机器上被删除的文件...
- Linux文件系统操作常用命令
-
在Linux系统中,有一些常用的文件系统操作命令,以下是这些命令的介绍和作用:#切换目录,其中./代表当前目录,../代表上一级目录cd#查看当前目录里的文件和文件夹ls#...
- Linux系统下使用lsof工具恢复rm命令删除的文件
-
rm(Remove)和lsof(ListOpenFiles)是Linux命令行工具,直接操作文件系统。rm用于删除文件和目录;lsof用于查看进程打开的文件、网络连接、设备等信息。rm删除的文...
- Linux文件管理知识:文本处理
-
Linux文件管理知识:文本处理上篇文章详细介绍了Linux系统中查找文件的工具或者命令程序的相关操作内容介绍。那么,今天呢,这篇文章围绕Linux系统中文本处理来阐述。众所周知,所有Linux操作系...
- Linux基础运维篇:Linux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第012课)
-
一、磁盘基础认知1.磁盘是什么在Linux系统里,磁盘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专门用来存放各种数据。电脑里的文档、图片、程序等,都储存在磁盘上。磁盘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
- Linux系统中其他值得关注的病毒/恶意软件示例
-
Linux系统中其他值得关注的病毒/恶意软件示例,结合其传播方式、危害特征及清除方法进行整理。一、经典病毒家族1.Slapper特征:利用Apache的SSL漏洞传播的蠕虫病毒,可创建僵尸网络供攻击者...
- Linux磁盘爆满紧急救援指南:5步清理释放50GB+小白也能轻松搞定
-
“服务器卡死?网站崩溃?当Linux系统弹出‘Nospaceleft’的红色警报,别慌!本文手把手教你从‘删库到跑路’进阶为‘磁盘清理大师’,5个关键步骤+30条救命命令,快速释放磁盘空间,拯救你...
- Linux常用文件操作命令
-
ls命令在Linux维护工作中,经常使用ls这个命令,这是最基本的命令,来写几条常用的ls命令。先来查看一下使用的ls版本#ls--versionls(GNUcoreutils)8.4...
- linux怎么编辑文件内容
-
在Linux中,你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编辑文件内容。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使用文本编辑器:你可以使用命令行下的文本编辑器,如vi、vim或nano来编辑文件。例如,使用vim编辑一个名为example....
- linux学习笔记——常用命令-文件处理命令
-
ls目录处理命令:ls全名:list命令路径:/bin/ls执行权限:所有用户ls–ala--alll–long-i查看i节点ls–i查看i节点命令名称:mkdir命令英文原意:m...
- Win10新版19603推送:一键清理磁盘空间、首次集成Linux文件管理器
-
继上周四的Build19592后,微软今晨面向快速通道的Insider会员推送Windows10新预览版,操作系统版本号Build19603。除了一些常规修复,本次更新还带了不少新功能,一起来了...
- 很少有人知道可以这样删除文件
-
有时候我们在格式化硬盘分区或者删除一些文件的时候,会出现无法操作的情况,例如下面这种这个文件权限问题,系统为了保护一些文件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如果你能确定文件是可能删除的,那你只要赋予它管理员权限,...
- linux中磁盘满了?一招教你快速清理
-
创作背景:当天部署服务时,发现无法部署,后来经过日志排查后发现服务器磁盘满了,查询资料后进行了清理。话不多说,直接上解决方法。操作一:1.查看磁盘大小:df-h2.直接在最上层进行排序:du-a...
- Linux下乱码的文件名修改或删除
-
查看文件名#lstouch1?.txt#ll-itotal1469445217956913-rw-r--r--1oracleoinstall0Jan18...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一周热门
-
-
爱折腾的特斯拉车主必看!手把手教你TESLAMATE的备份和恢复
-
如何在安装前及安装后修改黑群晖的Mac地址和Sn系列号
-
[常用工具] OpenCV_contrib库在windows下编译使用指南
-
WindowsServer2022|配置NTP服务器的命令
-
Ubuntu系统Daphne + Nginx + supervisor部署Django项目
-
WIN11 安装配置 linux 子系统 Ubuntu 图形界面 桌面系统
-
解决Linux终端中“-bash: nano: command not found”问题
-
Linux 中的文件描述符是什么?(linux 打开文件表 文件描述符)
-
NBA 2K25虚拟内存不足/爆内存/内存占用100% 一文速解
-
K3s禁用Service Load Balancer,解决获取浏览器IP不正确问题
-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linux 查询端口号 (58)
- docker映射容器目录到宿主机 (66)
- 杀端口 (60)
- yum更换阿里源 (62)
- internet explorer 增强的安全配置已启用 (65)
- linux自动挂载 (56)
- 禁用selinux (55)
- sysv-rc-conf (69)
- ubuntu防火墙状态查看 (64)
- windows server 2022激活密钥 (56)
- 无法与服务器建立安全连接是什么意思 (74)
- 443/80端口被占用怎么解决 (56)
- ping无法访问目标主机怎么解决 (58)
- fdatasync (59)
- 405 not allowed (56)
- 免备案虚拟主机zxhost (55)
- linux根据pid查看进程 (60)
- dhcp工具 (62)
- mysql 1045 (57)
- 宝塔远程工具 (56)
- ssh服务器拒绝了密码 请再试一次 (56)
- ubuntu卸载docker (56)
- linux查看nginx状态 (63)
- tomcat 乱码 (76)
- 2008r2激活序列号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