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正文

提高 Linux 生产力的基本键盘快捷键和省时技巧

nanshan 2024-10-24 11:32 12 浏览 0 评论

Linux 是操作系统领域效率和灵活性的灯塔,因其稳健性和开源特性而特别受到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和高级用户的青睐。释放 Linux 全部潜力的关键之一在于掌握其键盘快捷键并采用可显着提高工作效率的节省时间的技巧。本指南将介绍各种 Linux 桌面环境 (DE) 中的基本快捷方式和技巧,深入研究命令行的功能,并为高级用户分享高级技术。

了解 Linux 桌面环境

Linux 提供了多种桌面环境 (DE),每种环境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功能和键盘快捷键集。流行的桌面环境包括 GNOME、KDE Plasma 和 XFCE 等。这些环境允许用户更有效地与系统和应用程序交互。然而,DE 的多样性意味着快捷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强调了可定制性和适应工作流程的重要性。

基本 Linux 键盘快捷键

在虚拟桌面之间切换:大多数桌面环境支持多个工作区,使用户能够组织他们的应用程序和窗口。通常可以使用 Ctrl + Alt + Arrow keysCtrl + Alt + [Number] 等快捷方式在这些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提供快速的导航方法。

打开终端:终端是 Linux 强大功能的门户。在许多桌面环境中可以使用 Ctrl + Alt + T 快速打开终端,从而提供对命令行的即时访问。

系统搜索:通常可以使用 Super (Windows key) + SSuper + Space 启动对文件、应用程序和设置的系统范围搜索,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并启动他们需要的内容。

GNOME

  • 窗口管理:Super + Arrow keys用于将窗口捕捉到屏幕两侧或最大化它们。
  • 工作区导航:Super + Page Up/Page Down在工作区之间移动。
  • 启动活动:Super 键打开活动概述,您可以在其中搜索和启动应用程序。

KDE Plasma

  • KRunner: Alt + SpaceAlt + F2 打开 KRunner 以执行快速命令、搜索和计算器功能。
  • 窗口对齐:Meta (Windows key) + Arrow keys将窗口对齐到屏幕边缘。
  • 虚拟桌面:Ctrl + F1/F2/F3...在虚拟桌面之间切换。

XFCE

  • 应用程序菜单:Super + P 打开菜单。
  • 窗口平铺:Super + Arrow keys用于将窗口平铺到屏幕两侧。
  • 自定义命令:利用 xfce4-keyboard-settings 将自定义命令绑定到键盘快捷键。

命令行技巧

  • 使用 screentmux:这些工具允许您在单个窗口中管理多个终端会话。学习使用 screen -S session_namescreen -d session_namescreen -r session_name(或 tmux 中的等效命令)启动、分离和恢复会话可以显着提高命令行效率。
  • 高效导航:掌握诸如用于反向命令搜索的 Ctrl + R 等快捷键、用于移动到行首/行尾的 Ctrl + A/Ctrl + E 以及命令和 Tab 补全的快捷键。文件名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
  • 批处理操作:了解循环(forwhile)和命令链(&&||;)允许更有效地执行重复性任务,减少手动输入的需要。

为 Linux 用户提供的省时技巧

  • 文本编辑快捷键:无论您喜欢 nanovi 还是 emacs,掌握用于导航、编辑和保存的键盘快捷键都可以使文本操作更快。
  • 自定义快捷键:Linux DE 允许创建自定义键盘快捷键。将常用命令或脚本映射到特定的组合键可以简化您的工作流程。
  • 利用桌面小部件和扩展:许多桌面环境支持小部件和扩展,可以快速访问系统功能、信息显示和应用程序快捷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不会使桌面变得混乱。

高级用户的高级技巧

  • 编写重复任务的脚本:Bash 脚本提供了一种自动执行日常任务的强大方法。从长远来看,用于自动备份、系统更新或自定义工作流程的简单脚本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 脚本中的键盘快捷键:像 xbindkeys 这样的工具可用于将自定义脚本或命令绑定到键盘快捷键,从而通过简单的组合键即可访问它们。
  • 远程管理快捷方式:掌握 SSH 并使用 screentmux 进行远程系统上的会话管理可以使远程系统管理更加易于管理。

结论

键盘快捷键和省时技巧是 Linux 用户的必备工具,使您能够以无与伦比的效率导航和操作系统。通过自定义这些快捷方式以适合您的工作流程并利用命令行的强大功能,您可以显着提高工作效率。请记住,掌握 Linux 的旅程仍在继续,并且总是有更多东西需要学习和探索。

相关推荐

微软发布Win11/10 ISO镜像Defender更新,提升系统初始安全性

IT之家7月27日消息,除了Setup及WinRE更新外,NeoWin发现微软本周还针对Windows11/10/Server安装镜像发布了新的Defender安全智能...

微软革新Windows装机体验:内置应用全面升级,安全与便捷双提升

Windows内置应用迎来重大变革:更安全、更快速的初始体验如果您曾亲自安装过Windows11,或许注意到其内置应用并非开箱即用,而是一些占位程序,需要首次运行时从微软应用商店(Microsoft...

Hotpatch继续扩展 现在更多Windows PC在更新后无需重启

Windows11最近从其服务器版本中获得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Windows热补丁。该功能旨在通过允许操作系统在无需重启的情况下安装重要的安全更新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和中断。最初,微软在...

微软承认Windows Server六月更新存在BUG:导致DHCP服务器故障

IT之家6月17日消息,科技媒体WindowsLatest今天(6月17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微软承认6月WindowsServer更新存在BUG,可能导致DHCP服...

Windows Server2019安装Hyper-V的2个简单方法!

关于WindowsServer2019WindowsServer2019是微软发布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是WindowsServer2016的后续版本。它包含了许多新的特性和改进,适用于数据中心...

如何在不满足系统要求的旧计算机上安装 Windows 11 24H2

如果你想了解这个安装工具以及安装方法(老飞摄影微信公众号内提供安装包下载),请完整的看完后面的文字,以避免在安装过程当中出现问题。Windows11通常需要某些硬件功能,例如TPM和安全启动,...

第 137 期:微软表示 Windows 11 24H2 是迄今为止最稳定的版本

就在刚刚,微软“大言不惭”地声称,Windows1124H2是迄今为止最可靠的Windows版本。我们并不是说它很糟糕,因为我们每天的工作中也在使用它。上述言论只是一份微软的一份官方文件的一...

Windows 11 将推出带有“高级”选项的新设置页面

Windows11即将迎来一个包含一些高级功能的全新“设置”页面。严格来说,它并非全新功能。它更像是“开发者”栏目的重新设计,用户和开发者可以在其中调整各种附加功能。微软可能明白这些东西不仅对开发...

Windows server 2025 重复数据删除

一、概述windowsserver中的重复数据删除功能从windowsserver2012就开始支持了。Windowsserver中默认没有安装重复数据删除功能。在磁盘分区(卷)上启用重复...

Windows Server 2025预览版迎来更新,微软改善Insiders测试体验

在发布WindowsServer的build26040版本之际,微软公布了该产品的官方名称:WindowsServer2025。一同推出的,还有Windows11WindowsInsid...

升不升?Win11 24H2大范围推送了

微软在其官方支持文档中宣布,24H2版现在已经开始向运行Windows11原始版本、22H2和23H2版的合格设备推送。Windows11的24H2更新现已进入新的可用性阶段,这意味着更多符合条件...

微软发布Win11/10/Server安装镜像Defender更新

IT之家6月22日消息,继上个月为Lumma发布更新后,微软本月也为Windows11/10/Server安装镜像发布了新的Defender更新。此更新包很有必要,因为Wi...

第 81 期:微软最近的更新给 Windows Server 带来了 DHCP 问题

近日,微软确认,DHCP服务器服务可能会在WindowsServer安装2025年6月更新后停止响应或拒绝连接。DHCP问题会影响WindowsServer2025(KB50...

windws server 2012 R2 虚拟机windows server2019 经常断网事件

故障现象:在windowsserver2012R2的虚拟主机上面搭建一个Windowsserver2019的虚拟机系统用来做域控。安装完设置好防火墙和IP,经过测试是可以ping同正常访问...

微软扩展热补丁部署,现覆盖ARM架构Win11 24H2设备

IT之家7月9日消息,科技媒体NeoWin今天(7月9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微软扩大热补丁(WindowsHotpatching)覆盖范围,在AMD和英特尔处理器设备外,现覆盖支...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