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Linux操作系统学习之文件系统(代码解析)
nanshan 2025-01-11 15:51 15 浏览 0 评论
一. 前言
本节开始将分析Linux的文件系统。Linux一切皆文件的思想可谓众所周知,而其文件系统又是字符设备、块设备、管道、进程间通信、网络等等的必备知识,因此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本文将先介绍文件系统基础知识,然后介绍最重要的结构体inode以及构建于其上的一层层的文件系统。
二. 文件系统基础知识
一切设计均是为了实现需求,因此我们从文件系统需要的基本功能来看看其该如何设计。首先,一个文件系统需要有以下基本要求
- 文件需要让人易于读写,并避免名字冲突等
- 文件需要易于查找、整理归类
- 操作系统需要有文档记录功能以便管理
由此,文件系统设计了如下特性:
- 采取树形结构、文件夹设计
- 对热点文件进行缓存,便于读写
- 采用索引结构,便于查找分类
- 维护一套数据结构用于记录哪些文档正在被哪些任务使用
依此基本设计,我们可以开始慢慢展开看看Linux博大而精神的文件系统。
三. inode结构体和文件系统
3.1 块存储的表示
硬盘中我们以块为存储单元,而在文件系统中,我们需要有一个存储块信息的基本结构体,这就是文件系统的基石inode,其源码如下。inode意为index node,即索引节点。从这个数据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inode 里面有文件的读写权限 i_mode,属于哪个用户 i_uid,哪个组 i_gid,大小是多少 i_size_lo,占用多少个块 i_blocks_lo。另外,这里面还有几个与文件相关的时间。i_atime 即 access time,是最近一次访问文件的时间;i_ctime 即 change time,是最近一次更改 inode 的时间;i_mtime 即 modify time,是最近一次更改文件的时间。
/*
* Structure of an inode on the disk
*/
struct ext4_inode {
__le16 i_mode; /* File mode */
__le16 i_uid; /* Low 16 bits of Owner Uid */
__le32 i_size_lo; /* Size in bytes */
__le32 i_atime; /* Access time */
__le32 i_ctime; /* Inode Change time */
__le32 i_mtime; /* Modification time */
__le32 i_dtime; /* Deletion Time */
__le16 i_gid; /* Low 16 bits of Group Id */
__le16 i_links_count; /* Links count */
__le32 i_blocks_lo; /* Blocks count */
__le32 i_flags; /* File flags */
......
__le32 i_block[EXT4_N_BLOCKS];/* Pointers to blocks */
......
};
#define EXT4_NDIR_BLOCKS 12
#define EXT4_IND_BLOCK EXT4_NDIR_BLOCKS
#define EXT4_DIND_BLOCK (EXT4_IND_BLOCK + 1)
#define EXT4_TIND_BLOCK (EXT4_DIND_BLOCK + 1)
#define EXT4_N_BLOCKS (EXT4_TIND_BLOCK + 1)
这里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一下i_block,该成员变量实际存储了文件内容的每一个块。在ext2和ext3格式的文件系统中,我们用前12个块存放对应的文件数据,每个块4KB,如果文件较大放不下,则需要使用后面几个间接存储块来保存数据,下图很形象的表示了其存储原理。
该存储结构带来的问题是对于大型文件,我们需要多次调用才可以访问对应块的内容,因此访问速度较慢。为此,ext4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Extents。简单的说,Extents以一个树形结构来连续存储文件块,从而提高访问速度,大致结构如下图所示。
主要结构体为节点ext4_extent_header,eh_entries 表示这个节点里面有多少项。这里的项分两种:
- 如果是叶子节点,这一项会直接指向硬盘上的连续块的地址,我们称为数据节点 ext4_extent;
- 如果是分支节点,这一项会指向下一层的分支节点或者叶子节点,我们称为索引节点 ext4_extent_idx。这两种类型的项的大小都是 12 个 byte。
如果文件不大,inode 里面的 i_block 中,可以放得下一个 ext4_extent_header 和 4 项 ext4_extent。所以这个时候,eh_depth 为 0,也即 inode 里面的就是叶子节点,树高度为 0。如果文件比较大,4 个 extent 放不下,就要分裂成为一棵树,eh_depth>0 的节点就是索引节点,其中根节点深度最大,在 inode 中。最底层 eh_depth=0 的是叶子节点。除了根节点,其他的节点都保存在一个块 4k 里面,4k 扣除 ext4_extent_header 的 12 个 byte,剩下的能够放 340 项,每个 extent 最大能表示 128MB 的数据,340 个 extent 会使你表示的文件达到 42.5GB。这已经非常大了,如果再大,我们可以增加树的深度。
/*
* Each block (leaves and indexes), even inode-stored has header.
*/
struct ext4_extent_header {
__le16 eh_magic; /* probably will support different formats */
__le16 eh_entries; /* number of valid entries */
__le16 eh_max; /* capacity of store in entries */
__le16 eh_depth; /* has tree real underlying blocks? */
__le32 eh_generation; /* generation of the tree */
};
/*
* This is the extent on-disk structure.
* It's us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ree.
*/
struct ext4_extent {
__le32 ee_block; /* first logical block extent covers */
__le16 ee_len; /* number of blocks covered by extent */
__le16 ee_start_hi; /* high 16 bits of physical block */
__le32 ee_start_lo; /* low 32 bits of physical block */
};
/*
* This is index on-disk structure.
* It's used at all the levels except the bottom.
*/
struct ext4_extent_idx {
__le32 ei_block; /* index covers logical blocks from 'block' */
__le32 ei_leaf_lo; /* pointer to the physical block of the next *
* level. leaf or next index could be there */
__le16 ei_leaf_hi; /* high 16 bits of physical block */
__u16 ei_unused;
};
由此,我们可以通过inode来表示一系列地块,从而构成了一个文件。在硬盘上,通过一系列的inode,我们可以存储大量的文件。但是我们尚需要一种方式去存储和管理inode,这就是位图。同样的,我们会用块位图去管理块的信息。如下所示为创建inode的过程中对位图的访问,我们需要找出下一个0位所在,即空闲inode的位置。
struct inode *__ext4_new_inode(handle_t *handle, struct inode *dir,
umode_t mode, const struct qstr *qstr,
__u32 goal, uid_t *owner, __u32 i_flags,
int handle_type, unsigned int line_no,
int nblocks)
{
......
inode_bitmap_bh = ext4_read_inode_bitmap(sb, group);
......
ino = ext4_find_next_zero_bit((unsigned long *)
inode_bitmap_bh->b_data,
EXT4_INODES_PER_GROUP(sb), ino);
......
}
更多Linux内核视频教程文档免费领取后台私信【内核】自行获取。
学习网站:
Linux内核源码/内存调优/文件系统/进程管理/设备驱动/网络协议栈-学习视频教程-腾讯课堂
3.2 文件系统的格式
inode和块是文件系统的最小组成单元,在此之上还有多级系统,大致有如下这些:
- 块组:存储一块数据的组成单元,数据结构为ext4_group_desc。这里面对于一个块组里的 inode 位图 bg_inode_bitmap_lo、块位图 bg_block_bitmap_lo、inode 列表 bg_inode_table_lo均有相应的定义。一个个块组,就基本构成了我们整个文件系统的结构。
- 块组描述符表:多个块组的描述符构成的表
- 超级块:对整个文件系统的情况进行描述,即ext4_super_block,存储全局信息,如整个文件系统一共有多少 inode:s_inodes_count;一共有多少块:s_blocks_count_lo,每个块组有多少 inode:s_inodes_per_group,每个块组有多少块:s_blocks_per_group 等。
- 引导块:对于整个文件系统,我们需要预留一块区域作为引导区用于操作系统的启动,所以第一个块组的前面要留 1K,用于启动引导区。
超级块和块组描述符表都是全局信息,而且这些数据很重要。如果这些数据丢失了,整个文件系统都打不开了,这比一个文件的一个块损坏更严重。所以,这两部分我们都需要备份,但是采取不同的策略。
- 默认策略:在每个块中均保存一份超级块和块组描述表的备份
- sparse_super策略:采取稀疏存储的方式,仅在块组索引为 0、3、5、7 的整数幂里存储。
- Meta Block Groups策略:我们将块组分为多个元块组(Meta Block Groups),每个元块组里面的块组描述符表仅仅包括自己的内容,一个元块组包含 64 个块组,这样一个元块组中的块组描述符表最多 64 项。这种做法类似于merkle tree,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空间。
3.3 目录的存储格式
为了便于文件的查找,我们必须要有索引,即文件目录。其实目录本身也是个文件,也有 inode。inode 里面也是指向一些块。和普通文件不同的是,普通文件的块里面保存的是文件数据,而目录文件的块里面保存的是目录里面一项一项的文件信息。这些信息我们称为 ext4_dir_entry。这里有两个版本,第二个版本 ext4_dir_entry_2 是将一个 16 位的 name_len,变成了一个 8 位的 name_len 和 8 位的 file_type。
struct ext4_dir_entry {
__le32 inode; /* Inode number */
__le16 rec_len; /* Directory entry length */
__le16 name_len; /* Name length */
char name[EXT4_NAME_LEN]; /* File name */
};
struct ext4_dir_entry_2 {
__le32 inode; /* Inode number */
__le16 rec_len; /* Directory entry length */
__u8 name_len; /* Name length */
__u8 file_type;
char name[EXT4_NAME_LEN]; /* File name */
};
在目录文件的块中,最简单的保存格式是列表,就是一项一项地将 ext4_dir_entry_2 列在哪里。每一项都会保存这个目录的下一级的文件的文件名和对应的 inode,通过这个 inode,就能找到真正的文件。第一项是“.”,表示当前目录,第二项是“…”,表示上一级目录,接下来就是一项一项的文件名和 inode。有时候,如果一个目录下面的文件太多的时候,我们想在这个目录下找一个文件,按照列表一个个去找太慢了,于是我们就添加了索引的模式。如果在 inode 中设置 EXT4_INDEX_FL 标志,则目录文件的块的组织形式将发生变化,变成了下面定义的这个样子:
struct dx_root
{
struct fake_dirent dot;
char dot_name[4];
struct fake_dirent dotdot;
char dotdot_name[4];
struct dx_root_info
{
__le32 reserved_zero;
u8 hash_version;
u8 info_length; /* 8 */
u8 indirect_levels;
u8 unused_flags;
}
info;
struct dx_entry entries[0];
};
当前目录和上级目录不变,文件列表改用dx_root_info结构体,其中最重要的成员变量是 indirect_levels,表示间接索引的层数。索引项由结构体 dx_entry表示,本质上是文件名的哈希值和数据块的一个映射关系。
struct dx_entry
{
__le32 hash;
__le32 block;
};
如果我们要查找一个目录下面的文件名,可以通过名称取哈希。如果哈希能够匹配上,就说明这个文件的信息在相应的块里面。然后打开这个块,如果里面不再是索引,而是索引树的叶子节点的话,那里面还是 ext4_dir_entry_2 的列表,我们只要一项一项找文件名就行。通过索引树,我们可以将一个目录下面的 N 多的文件分散到很多的块里面,可以很快地进行查找。
3.4 软链接和硬链接的存储格式
软链接和硬链接也是文件的一种,可以通过如下命令创建。ln -s 创建的是软链接,不带 -s 创建的是硬链接。
ln [参数][源文件或目录][目标文件或目录]
硬链接与原始文件共用一个 inode ,但是 inode 是不跨文件系统的,每个文件系统都有自己的 inode 列表,因而硬链接是没有办法跨文件系统的。而软链接不同,软链接相当于重新创建了一个文件。这个文件也有独立的 inode,只不过打开这个文件看里面内容的时候,内容指向另外的一个文件。这就很灵活了。我们可以跨文件系统,甚至目标文件被删除了链接文件也依然存在,只不过指向的文件找不到了而已。
四. 总结
本文主要从文件系统的设计角度出发,逐步分析了inode和基于inode的ext4文件系统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下面引用极客时间中的一张图作为总结。
相关推荐
- 0722-6.2.0-如何在RedHat7.2使用rpm安装CDH(无CM)
-
文档编写目的在前面的文档中,介绍了在有CM和无CM两种情况下使用rpm方式安装CDH5.10.0,本文档将介绍如何在无CM的情况下使用rpm方式安装CDH6.2.0,与之前安装C5进行对比。环境介绍:...
- ARM64 平台基于 openEuler + iSula 环境部署 Kubernetes
-
为什么要在arm64平台上部署Kubernetes,而且还是鲲鹏920的架构。说来话长。。。此处省略5000字。介绍下系统信息;o架构:鲲鹏920(Kunpeng920)oOS:ope...
- 生产环境starrocks 3.1存算一体集群部署
-
集群规划FE:节点主要负责元数据管理、客户端连接管理、查询计划和查询调度。>3节点。BE:节点负责数据存储和SQL执行。>3节点。CN:无存储功能能的BE。环境准备CPU检查JDK...
- 在CentOS上添加swap虚拟内存并设置优先级
-
现如今很多云服务器都会自己配置好虚拟内存,当然也有很多没有配置虚拟内存的,虚拟内存可以让我们的低配服务器使用更多的内存,可以减少很多硬件成本,比如我们运行很多服务的时候,内存常常会满,当配置了虚拟内存...
- 国产深度(deepin)操作系统优化指南
-
1.升级内核随着deepin版本的更新,会自动升级系统内核,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命令行手动升级内核,以获取更好的性能和更多的硬件支持。具体操作:-添加PPAs使用以下命令添加PPAs:```...
- postgresql-15.4 多节点主从(读写分离)
-
1、下载软件[root@TX-CN-PostgreSQL01-252software]#wgethttps://ftp.postgresql.org/pub/source/v15.4/postg...
- Docker 容器 Java 服务内存与 GC 优化实施方案
-
一、设置Docker容器内存限制(生产环境建议)1.查看宿主机可用内存bashfree-h#示例输出(假设宿主机剩余16GB可用内存)#Mem:64G...
- 虚拟内存设置、解决linux内存不够问题
-
虚拟内存设置(解决linux内存不够情况)背景介绍 Memory指机器物理内存,读写速度低于CPU一个量级,但是高于磁盘不止一个量级。所以,程序和数据如果在内存的话,会有非常快的读写速度。但是,内存...
- Elasticsearch性能调优(5):服务器配置选择
-
在选择elasticsearch服务器时,要尽可能地选择与当前业务量相匹配的服务器。如果服务器配置太低,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节点来满足需求,一个集群的节点太多时会增加集群管理的成本。如果服务器配置太高,...
- Es如何落地
-
一、配置准备节点类型CPU内存硬盘网络机器数操作系统data节点16C64G2000G本地SSD所有es同一可用区3(ecs)Centos7master节点2C8G200G云SSD所有es同一可用区...
- 针对Linux内存管理知识学习总结
-
现在的服务器大部分都是运行在Linux上面的,所以,作为一个程序员有必要简单地了解一下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对于内存部分需要知道:地址映射内存管理的方式缺页异常先来看一些基本的知识,在进程看来,内存分为内...
- MySQL进阶之性能优化
-
概述MySQL的性能优化,包括了服务器硬件优化、操作系统的优化、MySQL数据库配置优化、数据库表设计的优化、SQL语句优化等5个方面的优化。在进行优化之前,需要先掌握性能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找出问题,...
- Linux Cgroups(Control Groups)原理
-
LinuxCgroups(ControlGroups)是内核提供的资源分配、限制和监控机制,通过层级化进程分组实现资源的精细化控制。以下从核心原理、操作示例和版本演进三方面详细分析:一、核心原理与...
- linux 常用性能优化参数及理解
-
1.优化内核相关参数配置文件/etc/sysctl.conf配置方法直接将参数添加进文件每条一行.sysctl-a可以查看默认配置sysctl-p执行并检测是否有错误例如设置错了参数:[roo...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Sysctl 命令?
-
sysctl是一个用于配置和查询Linux内核参数的命令行工具。它通过与/proc/sys虚拟文件系统交互,允许用户在运行时动态修改内核参数。这些参数控制着系统的各种行为,包括网络设置、文件...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一周热门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linux 查询端口号 (58)
- docker映射容器目录到宿主机 (66)
- 杀端口 (60)
- yum更换阿里源 (62)
- internet explorer 增强的安全配置已启用 (65)
- linux自动挂载 (56)
- 禁用selinux (55)
- sysv-rc-conf (69)
- ubuntu防火墙状态查看 (64)
- windows server 2022激活密钥 (56)
- 无法与服务器建立安全连接是什么意思 (74)
- 443/80端口被占用怎么解决 (56)
- ping无法访问目标主机怎么解决 (58)
- fdatasync (59)
- 405 not allowed (56)
- 免备案虚拟主机zxhost (55)
- linux根据pid查看进程 (60)
- dhcp工具 (62)
- mysql 1045 (57)
- 宝塔远程工具 (56)
- ssh服务器拒绝了密码 请再试一次 (56)
- ubuntu卸载docker (56)
- linux查看nginx状态 (63)
- tomcat 乱码 (76)
- 2008r2激活序列号 (65)